時代力量

講座|長照如何不失去以人為本?

時間
12/07 (六) 14:00~16:00

講者
林依瑩|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及照顧學校創辦人
陳景寧|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 

地點
25×40藝文空間(嘉義市西區中正路554號)

#高齡化 #少子化 #低薪

活動內容介紹​

若照顧是我們對家人愛的形狀,那我們怎能忍心讓這純粹的愛,被負擔壓得變形。

隨著 #高齡化、 #少子化 及 #低薪 的多重壓力,長期照護的需求像是一條看不見的洪流,漸漸淹沒了每個家庭,當一個家庭成員需要長期照顧時,誰來承擔起這份責任?或能否能扛得住照護的壓力?

很快的,台灣將在明年( 2025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也將突破總人口的 20% ,隨之帶來的是扶養比的攀升,根據國發會人口推估報告指出,扶養比預計於 2059 年超過 100 ,也代表著青壯年人口扶養負擔在未來只會持續加重。

當然,需要長期照顧服務的不只是老年人口,還有失能、失智及身心障礙者,而長照服務需求的人口也在近年已來到 83 萬人。

那麼,照顧的真實是什麼?

可能是每日每夜,受照顧者可能需要許多的起居協助,包含餵食、用藥、翻身、清潔等等,有時也需要接送就醫,如此一來很常變成是 24 小時的陪伴。

這樣的照顧已經是一種情感、體力的雙重付出,像是一場沒有盡頭的馬拉松,這樣的壓力,何時才能鬆一口氣?而許多長照悲歌的發生便是如此。

那麼,照顧是可以被放心且可負擔的替代嗎?

常常遇到的是在照顧感到疲憊的時候,找不到足夠支撐我們的喘息服務,又當我們從努力從微薄的薪資中擠出資源,去聘僱外籍看護、進到各類照顧單位或住宿機構,我們應該可以期待的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照護吧。

說到這裏,在面臨長期照顧的困境裡,我們還能如何期待?

回看台灣這十年間,長照已經成為這個時代很重要的議題,政府推動的長照政策也從 1.0 走到 2.0,而長照 2.0 在推行的過程中也面臨了許多挑戰,包括照護人力短缺、服務品質參差不齊及預算財源等議題。
而長照 3.0 該如何於下一個十年回應更龐大的長期照護需求?

在時代力量啟動十週年系列講座中,這次我們想聚焦在「長照」裡的「人」,不論是受照顧者或照顧者,也不論是什麼樣的照顧型態,或許都應該從「以人為本」出發思考。

於是,在 12 月 7 日(六)14 時,我們邀請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及照顧學校創辦人林依瑩及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 陳景寧,在嘉義市與我們談談《長照如何不失去以人為本?》,歡迎各位關心長照議題的朋友一起來聊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