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力量

講座|分配正義《想像公平的未來 我們都是國家藍圖起草人》

時間
11/23 (六) 14:00~16:00

講者
吳啟禎老師|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 

地點
台北現流冊店(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二段70巷15號1樓)

#公平的未來

活動內容介紹​

「公平!公平!還是公平!」

這句話,是著名電影〈讓子彈飛〉裡的經典台詞。

在電影裡,這是新上任的縣長宣示的施政方向。但在現實生活中,「促進社會公平」其實本就是國家非常重要的責任。

1960 年代後,台灣社會展開了飛速的成長,尤其在經濟上,快速擴張的人均所得,幾乎成為一種發展模型典範。這樣的發展,讓社會階層也有了大幅度的震盪,幾乎人人都覺得只要把握住機會,「翻身」絕對不是夢。

然而,到了 1990 年代後,隨著產業轉型,加上社會發展逐步成熟,階級結構也逐步走向僵化,年輕人越來越難感受到「階級流動」這件事情。

於是,面對低薪、高房價的窘境,這個世代越來越多年輕人乾脆選擇躺平。

這群看不到希望的年輕人,比誰都更能理解「輸在起跑點」的感受。他們之中的許多人從來就沒有選擇的自由,因為家庭背景、結構現實,讓他們擁有更少的資源、更少的機會,對這群年輕人來說,「公平」只是一個字典、雲端裡的詞彙,現實很難感受得到。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一些數據看出端倪。

家庭所得最高的前 5% 學生進入台大的機率,是最低的後 5% 的六倍。而台大更有超過半數的學生,來自台灣最富有的前 20% 家庭。

這讓「教育」這個促進階級流動的工具,反而成為了階級複製的產物,甚至促成了整個社會資源的反向重分配。

而超過 10 倍的房價所得比、最貧與最富階級之間66倍的貧富差距,更成為了一堵高牆,殘酷的擋在年輕人的面前。

這樣的階級僵化,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社會的階級對立。

貧富、老少、職業別間的衝突、歧視,加劇了整個社會的裂痕,也自然的影響到了國家內部的團結。

而社會不平等、階級對立,不僅不利民主,更可能成為極端主義的溫床。

當然,要譴責政府與制度造成不平等的壓迫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但事實是,要達到社會經濟與政治平等的制度雖然非常困難,但也絕非不可能。

那麼,掌握經濟果實、財稅收入的政府,到底可以做什麼?

或者換句話說,國家如何透過政策和制度改革,在社會支出與財政的平衡下,為分配正義鋪路,建構堅韌的民主共同體?

11/23 (六) ,我們很榮幸邀請到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 的吳啟禎老師,和我們一起找答案。

讓我們一起想像公平的未來,起草一個平等的國家藍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