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力量

AI詐騙好狡猾!政府打詐有感嗎?民眾這樣說…… 時代力量「詐騙風險感知」民意調查系列四

我們想告訴你

我們想告訴你的是:詐騙,是台灣社會最嚴峻的治安問題,平均每天報案 600 件、財務損失 4 億元,相當於一年被詐團騙走 1,400 億元。此次時代力量委託執行「詐騙風險感知」民意調查,涵蓋易受詐騙的人性弱點、詐騙手段情境測驗、防詐常識與打詐政策認知、防詐社會支持系統、新型態 AI 詐騙與防詐,全方位探討詐騙問題,給出務實具體的政策建議。這篇文章要告訴你,民眾對於政府打詐措施的感受,民眾願不願意為了防治詐騙犧牲更多隱私?以及 AI 詐騙技術對民眾帶來的影響。

政府打詐五大措施滿意度一次看

我們針對政府防詐的五大面向:「強化宣導教育與防詐知識普及」、「電信用戶核對及高風險用戶管理」、「防治網路詐騙廣告及詐騙網站」、「強化金融帳戶監管與交易監控」、「加強犯罪查緝及被害人保護」詢問民眾的滿意度。

在滿分6分的調查中,5個題目的平均得分是3.52分,處於及格邊緣。民眾對於「強化金融帳戶監管與交易監控」的滿意度最高(3.70分),「強化宣導教育與防詐知識普及」滿意程度次之(3.61分),對於「防治網路詐騙廣告及詐騙網站」(3.41分)與「加強犯罪查緝及被害人保護」(3.37分)比較不滿意,而且認為沒有成效(1-2分)的比例還大於認為有成效(5-6分)的比例。

接著我們繼續追問,哪些項目是民眾認為最優先要改善的。

有28.5%選擇「防治網路詐騙廣告及詐騙網站」,其次有21.9%選擇「強化金融帳戶監管與交易監控」,再來有19.4%民眾選擇「加強犯罪查緝及被害人保護」。特別值得一提,「電信用戶核對及高風險用戶管理」被選為第一名的比例較低,但是在第三名得到最高的22.9%,顯示民眾期待「電信管理」能結合其他面向,強化打詐力道。

最後,「強化宣導教育與防詐知識普及」被選為第一名比例為17.5%,但被選擇為第二名、第三名的比例最低,說明多數民眾認為宣導教育不是最優先要加強的面向。

為了打詐犧牲隱私,民眾怎麼看?

犯罪偵查與人權保障的權衡,一直是國家刑事政策不斷討論的主題。面對猖獗的詐騙犯罪,我們很好奇,民眾是否願意給予國家更多的監管權限、甚至犧牲部分個人隱私,來強化執法機關的打詐能力。

整體而言,多數民眾傾向支持,讓司法檢調單位能部分掌握民眾的通聯記錄、網路足跡,用以查緝詐騙行為。在滿分6分的情況下,選擇偏向支持(4分以上)接近七成(68.7%),選擇明確支持(5分以上)也接近四成(39.6%)。

對於是否加強監管虛擬貨幣,超過八成民眾認為需要加強監管(83.0%),過半數選擇5~6分(58.1%),顯示民眾對於加強監管虛擬貨幣有明確態度。但同時民眾對於政府是否對於虛擬貨幣有足夠的理解,民眾看法分歧,認同與不認同的比例持平。

AI詐騙與AI防詐:民眾的憂慮與信任侵蝕

當詐騙集團大量運用AI「深偽」來進行詐騙,防詐端也開始嘗試運用AI技術來預警、防範詐騙。面對AI時代的詐騙與防詐,我們也探討了民眾對於AI技術進入詐騙領域的看法。

首先,我們詢問民眾,對於詐騙集團利用AI技術仿造聲音和影像、竊取個人資料,是否感到擔憂?調查結果顯示,接近接近九成選擇偏擔憂(89.7%),超過七成選擇5~6分(71.1%),而且女性的擔憂程度高於男性,越年長的受訪者越擔心AI技術的詐騙。

其次,我們很想要知道「AI」對於「信任」的影響。我們設計了兩個題目:如果民眾認知到AI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詐騙手段,是否會影響民眾使用網路交易或金融服務時的「信任程度」?是否會影響日常人際互動中的「信任程度」?

調查結果顯示,民眾普遍認為,當AI被用於詐騙,會對網路交易或金融服務,以及對日常人際互動的「信任程度」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有87.6%以及85.9%選擇偏向有負面影響,且都有六成以上選擇較嚴重的5-6分(64.1%、60.8%)。

整體而言,女性認為的負面影響程度高於男性,18~29歲民眾抱持的負面態度遠較其他年齡層低(44.8%、39.9%),顯示不同年齡層在負面影響程度的認知,有相當大的差異。

最後,問卷也詢問兩個關於「AI防詐」的問題,探討民眾是否信任AI防詐能協助防範詐騙,是否接受提供更多個人資料給AI防詐來使用,以提升防詐效能。

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於這兩個問題都略微偏向有信心、能接受,但超過六成受訪者選擇中性的3-4分(60.0%、56.2%),顯示民眾可能因對AI防詐的認知較少,整體的信心與接受強度不高。

值得一提的是,高教育程度(碩士或以上)的民眾對於AI防詐技術較不信任,也比較不接受收集個資來提供給AI防詐,這說明目前AI防詐技術的成熟性與安全性,還未能讓高教育程度的民眾安心。

後記

科學調查,才能提出務實的政策建議。時代力量從2023年至今,執行汽機車貨物稅關稅與房地稅制改革、行人安全交通大調查、死刑存廢與犯罪預防,還有本次的「詐騙風險感知」,四次重大政策民意調查。我們不做政治性的誘導民調,而是把資源投入重大政策問題。因為我們相信,長期而言,這才對台灣社會進步有所幫助。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