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力量「理念的方舟:如何挺進下一個十年」系列講座第一場《金包銀的台灣民主》,昨(19日)於台北左轉有書舉行,由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主持,邀請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律師、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回顧台灣過去十年的民主深化與其未竟之路,討論未來的推進之路。
王婉諭提到,十年前的318學運,人民對於立法院失能的批判、對於直接民主的要求,讓台灣社會的本土認同擊潰92共識、逐漸穩定成長,並且在社會形成了新興政黨浪潮,然而十年過去,中央朝野政黨關係劣化、問政網紅化淺碟化,由國民黨與與親國民黨無黨籍人士為主的黑金、派系仍然掌控地方政治,都是民主深化停滯、甚至倒退的展現。
王婉諭認為,「金包銀的台灣民主」導致各項社會改革步履蹣跚,在本土認同穩定成長至8成的今日,進步議程卻被擱置,這是過去十年,所有包含時代量在內的理念型小黨力有未逮之處,如何攜手合作,讓「理念的方舟」挺進下一個十年,是所有心懷台灣社會進步、政治改革的未來課題。
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提及,台灣地方政治的「一張票,一世情」,常常轉變為「一世情,一張票」,歷經幾代家族經營的恩情、人情、關係,讓理念型的候選人很難匹敵,這導致地方政治由地方派系、人情關係把持,政黨政治的競爭、證件理念的辯論難以啟動。
賴中強認為,自2014年318運動結束後,即倡議「地方型政黨」與「增設地方議會比例代表制」,這是歐洲理念型小黨發展成功的經驗,在啟動修憲工程挑戰單一選區兩票制難如登天,中國因素仍左右中央選舉的今天,應啟動地方選制改革,讓新興小黨從地方起步經營,建立取得選票的社會基礎,成為具備實力的本土在野黨來監督執政黨。
長期監督國會的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則說明,相較於十多年前國會完全的不透明,現在已經能透過公民監督的方式,讓立委們基本的開會出席、公開質詢次數都看見明顯的改變。然而,當前國會在三黨不過半的情況下,民眾黨作為少數政黨卻無法扮演關鍵的防腐劑與煞車皮,也開始讓台灣人民思考,是不是要換另一個政黨來扮演關鍵角色,這是時代力量跟所有小黨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