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藝人陳為民批評台灣測速照相過度密集,引發社會討論。時代力量今(26)日表示,台灣擁有極高密度的測速照相,超速罰單數量為日本三倍,但交通死亡率卻是日本五倍,顯示大量測速設施無法有效降低事故、拯救生命。問題核心在於缺乏科學依據的速限與不合理的罰金分配制度,呼籲中央與地方政府立即改革。
時代力量指出,警政署統計顯示,去年台灣共開出 277 萬張超速罰單,而人口為台灣五倍的日本僅 84 萬張,台灣罰單數量是日本三倍以上。甚至實際計算發現,台灣台一線的測速密度高達日本縱貫公路的 673 倍。然而,密集測速與大量罰單並未帶來安全環境,台灣交通事故死亡率仍比日本高五倍,每年因事故喪命的人數反而更多。
時代力量指出,交通安全問題根源於速限制定缺乏科學方法。國際常用的「85 分位法」會依實際駕駛速度分佈訂定速限,以兼顧安全與效率,但台灣卻常出現筆直道路限速 40 公里、學校周邊卻 50 公里的不合理狀況,既不科學也無助安全,反而增加駕駛困擾。
此外,測速照相氾濫的主因是交通罰金分配制度。地方政府能分回 75% 罰金,去年共分得 142 億元,但依現行《道路交通違規罰鍰收入分配及運用辦法》,僅需將至少 12% 用於交通安全改善,其餘則成為地方財源。更離譜的是,改善項目可再用於購買更多測速照相設備,形成「裝越多、賺越多;賺越多、再裝更多」的惡性循環。各縣市因此傾向在事故後優先架設測速照相,而非從道路設計、人本交通或駕訓改革著手。
時代力量強調,過去在立法院已多次提案修正不合理的測速執法與罰金制度。呼籲政府應立即採取兩大改革方向:一、修正《罰鍰收入分配及運用辦法》,將所有交通罰金用於改善人本交通與補償交通事故受害者,並重新調整分配公式;二、制定科學化速限標準,參照國際規範,明確速限設定原則及測速照相設置基準。時代力量要求交通部與地方政府停止拖延,讓交通罰金真正用於提升安全,而非淪為地方小金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