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力量

籲柯建銘下台一鞠躬 王婉諭:你的下台,是民進黨反省的開始

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今(26)表示, 726 與 823 兩次罷免投票,人民已經用選票明確傳達清楚的訊息,有許多人民無法接受藍、白主導的國會,但也有更多人民,更加擔憂執政的民進黨取得國會多數,邁向完全執政。

王婉諭呼籲,面對選民的決定,民進黨必須徹底反省,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讓立法院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下台。

王婉諭說明,柯建銘擔任立委三十多年,對台灣民主化有貢獻,也是一位難纏的對手,相信台灣社會將會給予公允評價。但此時此刻,柯建銘能為台灣民主做的最後一件大事,就是不要戀棧權位,選擇從容下台,為民進黨解圍、為台灣解危。

王婉諭批評,在柯建銘領導下,民進黨團變成一言堂,過去完全執政時強行表決、壓制異議,如今失去國會多數,去走上杯葛到底、焦土對抗的路線,讓民進黨成為「沒有論述、只有反對」的政黨,失去論述國家方向的能力,這正是台灣人民不願讓民進黨完全執政的根本原因。

王婉諭提醒,台灣不僅要面對內部僵局,還承受來自中國的外在威脅。如果本土政權失去自省,台灣無法團結,最開心的一定是中國,因為一個彼此內耗、失去互信的台灣,就是中國最希望看到的台灣。

最後,王婉諭強調,柯建銘的去留本應是民進黨的家務事,但看到眼前台灣的危機,必須呼籲賴清德總統、賴清德主席、柯建銘總召,忘掉一己的得失,做出正確的選擇,因為台灣民主路還很長,不能讓任何一個人、一個政黨,變成國家裹足不前的絆腳石。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表示,撤換柯建銘總召,不只是民進黨的事,更是攸關台灣民主未來發展的關鍵。

「出關播種、遍地開花」這是 2014 年太陽花運動的宣言,也是促成許多公民投身公共事務的契機,但這裡指的花,是「民主的花」、是「進步的花」,而不是「民進黨的花」。

然而柯建銘正在做的事,就是把他認為非民進黨的花全部踩死,反而讓台灣島上的花愈來愈少,甚至變成草的養分,讓草長得更長。

舉例來說,由柯建銘主導的新竹市雙罷,從一開始就強調參與群組的人要票票投民進黨,甚至還呼籲民眾不要將罷免連署書交給其他本土政黨,造成其他政黨支持者和中間選民的嚴重反感,因此選擇不去投票,其結果就是雙罷的不同意票比同意票多出將近一半。

令人遺憾的是,面對如此明顯的結果,柯建銘依舊自我感覺良好,看不見罷免失敗的根源,對於長期用「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打擊其他本土政黨的作法也不思檢討,儼然已成為台灣民主進步的絆腳石。

林彥甫認為,撤換柯建銘刻不容緩,相信這也是當前多數關心台灣未來的公民最大的共識。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

過去這一年的罷免運動,是無數台灣人民為了解決國會亂象、憲政僵局,自主發起的公民運動,很遺憾的,這場運動最後沒能成功。背後的成因很複雜,但我們必須承認,有許多人民,跟我們一樣,無法接受藍、白主導的國會,但也有更多的人民,更擔憂執政黨取得國會多數、完全執政,會對台灣帶來傷害。

這兩次罷免投票的結果,對我、對所有政治人物來說,都是一種提醒。對執政黨來說,更是一個巨大的警訊。我們必須要認真思考,台灣該怎麼走下去?

過去我們常說:「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這句話在新竹縣,在其他國民黨長期執政的縣市,都能看得清楚。國民黨長期執政,留下的就是:貪汙賄選、弊案叢生、縱放劣質廠商、政商水乳交融。

但是,在 8 月 3 日,我對本土陣營的支持者,提出了一個補充:「民進黨不好,台灣也會倒。」

因為,民進黨是當前的執政黨,在過去,對於台灣的民主化與本土化有不可否認的貢獻,也曾是無數人民寄託的希望。如果這樣一個政黨,無法面對錯誤、徹底反省,那不會只是民進黨的危機,也會是本土陣營的危機。

今天,我要再補上一句話,那就是「柯建銘不換,民進黨不會好」。

各位對民進黨、對本土政權寄予厚望的朋友,這不是針對任何特定個人,更不是黨派之爭,而是非常誠懇的提醒。

柯建銘委員棄醫從政,從柯醫師變成柯委員、再從柯委員變成柯總召,三十多年來,他對議事的嫻熟,可說是無出其右,他也曾在國會帶領民主進步黨,走過台灣民主化的許多關鍵時刻。

即便我和柯總召經常針鋒相對,但我也必須承認,他是一個可敬的對手、叱吒一時的政治人物。我相信,台灣人民會給予柯總召公允的歷史評價。

但今天,柯總召能為台灣民主做的最後一件大事,就是不要再戀棧權力、從容離開舞台。我相信,那會是他為台灣民主,所留下最有力量的句點。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現在的柯總召,對時局的理解、對改革的抗拒,已經完全跟不上時代。

我是在 2020 年進入國會的,當時的柯建銘總召,是民進黨完全執政的後四年。他主導的執政黨黨團,已經習慣用多數碾壓少數。

在那八年間的幾次重大議案,包含勞基法的兩次修正,監察院人事同意權的行使,民進黨團都採取不顧爭議、強行表決的作法,不僅是抗拒所有在野黨的意見,更是抗拒改革。在委員會的法案審查,民進黨籍的委員曾多次私下向時代力量的委員表達,我們支持你們的看法,但是柯總召不同意。

柯總召的領導風格,讓民進黨團,變成只有黨意、沒有民意的一言堂。

這樣的風格,在掌握多數民意、立院多數席次時,或許貫徹了執政黨的政治議程,但是,卻犧牲了國會的民主討論。這是2024年大選,選民決定不讓民進黨繼續完全執政的根本原因。

然而,在 2024 年後,當民進黨團從立院的多數變成立院的少數,柯總召卻還是一如往常,讓 51 席民進黨籍的立法委員,在立法院貫徹杯葛到底、焦土對抗的路線,在這個過程中,淪為被動的政權、淪為在野黨的反對黨,失去了論述國家方向的能力。

包括財劃法、國定假日法等重大法案在內,民進黨不是過去曾有黨團提案,就是這屆有個別委員提案,卻在柯總召的焦土對抗路線下,卻都被迫撤回、噤聲。社會看不到執政黨對改革的立場、對議題的態度,才讓在野黨在輿論上,完全主導議題。

除了柯總召「警消組工會就是中共同路人」、「以刑法第100條對付在野黨」、「不去罷免就不是台灣人」這些脫序的言行之外,這種完全焦土式、一言堂式的領導風格,才是台灣人民厭惡的現狀。

726、823 兩次罷免投票後,民意已經清楚給了我們答案。這個時候,如果民進黨還沒有徹底醒悟、檢討反省,還不能正視柯建銘傲慢的焦土對抗路線,給社會帶來多大的反感,讓多少朋友對政治感到冷感,那麼,這樣的危機,不只是民進黨的危機,更是台灣的危機。

因為,台灣眼前面對的挑戰,不只是內部的政黨競爭,還有中國在外部的壓力與威脅。中國不會放棄對台灣的打壓、滲透與威嚇。如果我們對政治感到厭煩、內部失去了團結、執政黨失去了自省,最開心的一定是虎視眈眈的中國。

因為一個彼此內耗、失去互信的台灣,正是中國最希望看到的台灣。

因此,我要再一次呼籲:柯建銘,請你不要戀棧權位,請你下台一鞠躬。

你的下台,是民進黨反省的開始。

民主的路很長,我們不能讓任何一個人、一個政黨的傲慢,變成國家裹足不前的絆腳石。

我希望領導台灣的賴清德總統、領導民進黨的賴清德主席、領導民進黨黨團的柯建銘總召,能忘掉一己的得失,做出正確的選擇,讓台灣能夠繼續走下去。

我是時代力量的黨主席王婉諭,理論上,這是民進黨的家務事,但我看到眼前台灣的危機,非常憂心,必須很誠懇的跟大家表達我的看法,促成一些改變,才能讓國家繼續團結向前,謝謝大家。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