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力量

辨識詐騙風險、強化監管阻詐:「詐騙風險感知」民調公布記者會

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表示,時代力量從2023年至今執行四次大型政策民調,涵蓋汽機車貨物稅關稅與房地稅制改革、行人安全交通大調查、死刑存廢與犯罪預防,此次在農曆新年前夕發布「詐騙風險感知」民意調查,是因為詐騙問題已是台灣最嚴峻的治安問題,平均每天報案600件、財務損失高達四億元,相當於一年被詐團騙走1,400億元。此次時代力量投入資源進行民意調查,涵蓋易受詐騙的人性弱點、詐騙手段情境測驗、防詐常識與打詐政策認知、防詐社會支持系統、新型態AI詐騙與防詐,全方位探討詐騙問題,並給出務實具體的政策建議。

王婉諭說明,此次針對投機心理、貪小便宜購買衝動、情感缺口、容易信任他人、崇奢、缺錢等六大人性弱點來探究詐騙高風險族群比例,從民調中可見,台灣存在20-30%的受詐高風險族群,其中以投機心理、缺錢最高,雙雙突破30%為最高,相當程度解釋投資詐騙為何如此橫行。這些人性弱點,分別對應假網購、投資詐騙、交友詐騙三大常見詐騙情境,藉由描繪不同詐騙型態的受詐高風險族群輪廓,以利反阻詐工作能針對不同詐騙型態予以精準打擊預防。

王婉諭說道,從民調中調查曾經受詐騙的人口分布,在各種不同型態的詐騙手法中,有15%的曾被假網購詐騙過;假投資詐騙約有7%、假交友詐騙則有5%,顯見詐騙受害者已超過百萬人,在在整體人口中佔有相當比例。

王婉諭強調,時代力量從2023年起與民間反詐組織合作,協調司法行政機關,建立了跨部會打詐、追境外虛擬貨幣金流、扣押凍結犯罪所得的打詐框架,也在立法院說服藍綠白三黨做成決議,責成金管會應納管虛擬貨幣;在2023年三讀的〈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時代力量也提出增訂條文,明定行政罰緩與處置期限,為打擊網路投資詐騙廣告,訂定明確的金融查核監管規範;另外也提出總員額法的修法草案,增加司法機關、檢察機關和警察的員額,讓基層有足夠人力來處理爆量的詐騙案件,改善第一線頻頻過勞的勞動處境。

時代力量副秘書長林邑軒表示,民調針對三大詐騙情境設計情境題,結果發現假網購、投資詐騙、交友詐騙,分別有8.3%、6.9%、7.2%的受測者無法識別詐騙情境。一路走到交付款項、保密不伸張的階段,並且在種詐騙情境中,有3成以上受訪者不會選擇跟親友分享,顯示詐騙情境中創造的社會孤立與保密情境,是詐團得以頻頻得手、親友外界難以即時阻斷的原因。

林邑軒說明,詐騙資訊圍繞在台灣人民的生活當中,67.2%民眾表示一週至少看到一次假網購詐騙、69.9%一週至少看到一次投資詐騙、43.8一週至少看到一次交友詐騙,這樣的曝光頻率非常驚人,詐騙資訊的攔截、下架,仍須持續與跨國社群平台強化合作。

林邑軒補充,民眾對於政府打詐對策,以「強化金融帳戶監管與交易監控」(58.4%)、「強化宣導教育與防詐知識普及」(58.6%)的滿意度最高,將近六成民眾表示有成效;超過半數民眾(52.1%)認為政府在「加強犯罪查緝及被害人保護」沒有成效,顯示政府對於打擊詐騙犯罪與詐騙被害人保護,仍有相當幅度的精進空間。對於如何精進打詐,83%民眾認為金管會應該加強監管虛擬貨幣,但有45.4%民眾認為政府不夠理解虛擬貨幣與數位資產;68.6%民眾支持司法檢調能部分掌握民眾通聯記錄、網路足跡以查緝詐騙行為。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戴伸峰教授則以被害人的角色切入,並指出絕大部分的犯罪行爲的被害者與加害者往往屬於對立面,但在詐騙的犯罪行為,經常出現加害者與被害者協力完成的犯罪被害現象。他提到,司法體系中,往往強調加害者的監視、處罰或檢舉或偵測,以及在過去社會觀念中對案件被害者的刻板意象,導致被害者或是被害者的家屬十分痛苦,無法對外求援,造成求助的孤立性。他呼籲政府,能夠讓詐騙被害者能夠有更好的未來,在學習各種人際關係上面,有更多管道,是一個更有人性的處理方向。

台灣國際反詐騙協會理事、婦女救援基金會杜瑛秋執行長則提到,台灣國際反詐騙協會長期協助政府進行打詐、協助人口販運的被害人,包含許多柬埔寨跟緬甸的被害人,並在協助救援後,由婦女救援基金會接手後續協助。針對時代力量的民調結果,杜瑛秋執行長表示,民調符合實務情況,許多投資詐騙是以line的群組作為管道,因為line的審查管制相對不嚴格,但當詐騙發生,司法單位近一步要向line要加害人資料時,卻又相對很困難。她指出,政府應對於社群軟體要求要負起責任進行必要管制,因為司法單位的追查其實相當辛苦,當警方或檢方好不容易查到虛擬貨幣不法所得,要進行凍結的時候,相當的困難。最後,她也呼籲春節期間詐騙園區非常缺人手,提醒民眾,勿聽信任何網友或朋友,只要提到免費旅遊、食宿、投資代購等工作都要十分留意。

簡要報告(投影片):https://reurl.cc/vpAWKL
完整報告:https://npptw.org/-DvmFg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