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力量

時代力量批衛福部修法降標險釀錯 籲完善配套正視人力缺口

今年七月,衛福部預告修正「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置標準,放寬托嬰中心與早療機構人力要求,允許未具資格人員「先用後訓」,經過托育團體、家長反應後才急轉彎。對此,時代力量發文指出,衛福部差點鑄下大錯,並強調當1歲的寶寶在教室裡哭鬧、換尿布、嗆奶時,若身邊的大人尚未受過完整訓練、沒有專業資格,家長怎能放心?

時代力量表示,衛福部此舉將安置機構的規範直接照搬,但三種機構服務對象差異極大。安置機構保育輔導人員照顧0–18歲兒少;托嬰中心托育人員面對0–2歲嬰幼兒;早療機構教保人員則協助0–6歲發展遲緩孩子,三者專業需求完全不同,不能一體適用。

時代力量指出,在收到家長與一線人員陳情後,隨即諮詢托育、早療、安置團體並逐條檢視後果。各界共識明確:「零資格直接進場」在托育與早療現場風險過高。所幸經各界持續反映,衛福部亡羊補牢,在「托育人員」部分新增配套:其一,僅限「真的找不到托育人員」或有留職停薪、請假情形,且最近一次評鑑甲等以上,經主管機關核准,才能先用後訓;其二,未具資格人員須先修一定時數課程,或符合托育技術士證報考資格,並於一年內取得證照或畢業證書。

時代力量強調,這仍是治標未治本,托育人員缺口需更完整政策因應,並提出三大主張:

  1. 草案再修正:不只托嬰,早療教保人員也應納入修正配套。目前允許高達三分之一非專業人力,比例過高,應降至四分之一甚至更低。
  2. 落實監督、訓練、責任劃分:三年一次評鑑過於形式,應建立明確檢核與稽核機制。資深人員現場指導應有津貼獎勵,未具資格人員若出事,責任歸屬須事前明確。
  3. 面對結構性問題:提高薪資與職涯支持,增加兒少福利預算與補助,協助機構聘用並培訓專業人力。

最後,時代力量強調,孩子需要的不是降低標準的權宜之計,而是穩定、專業、值得信任的照顧,並呼籲衛福部,政策不能倉促上路,更不能短視近利,唯有正視人力困境、認真解決問題,才是真正的保護孩子。

返回頂端